2007年12月30日星期日

有种舞蹈叫街舞

电视剧《奋斗》前段时间听很多朋友说起,因为忙碌没有能欣赏到它的风采,但是通过媒体了解到,似乎是关于80后一代人的创业故事,说起80后一代人的创业,鄙人有一些深切的感受,早些年也想将自己的宝贵经历记录下来,当时想给那段经历标题《重生》,时下既然流行"奋斗",暂且标题"我与奋斗"。 很多朋友与我的结识,大多都因为街舞,买过我的专集或者在网上看过我的视频,随便搜索一下姜德扬可以出来很多个音像机构的推荐产品,与其他艺人不同,我从来不去关注自己的专集有多大的销售量和关注度,反而我不赞同大家购买我的产品,但对那段天天期盼自己专集上柜的日子,以及后来奋斗于商场的生活颇为怀念! 街舞这个时下非常流行的健身或者叫表演方式已经在中国扎根,但是我对街舞的感情远远超出它本身所演绎出的舞台魅力。 我们80后这代人也是在"革命"中长大、"革命"中成长,只是这里所谓的革命是"经济革命"。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,才有了我与街舞的情缘。我出生在美丽的海傧城市青岛,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这个城市能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到前沿文化,记得小时候就曾经对"霹雳舞"宠爱有佳,当时从师无门,也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而已,后来有了现代HIP-HOP大师迈克杰克逊的音像制品传入中国,那时还是家庭录象机的年代,"不惜重金"的去先睹为快。可以说迈克杰克逊是我的第一位街舞"老师",只是苦于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启蒙"老师",这个师傅还不知道有这个徒弟,徒弟自己便开始修行了。 艺术这种东西,不讲遗传基因是不行的,父母早年都曾经是文体工作者,他们的体育、艺术细胞很完整的被我继承下来,从小便对武术、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,用母亲的两个字总结:"好动!"。记得可能在10岁那年,有一次跟随母亲去当地的工人俱乐部玩耍,那时候的工人俱乐部每到周末都会有一场舞会,当时还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健身娱乐方式,我一个10几岁的孩子完全是在那里百无聊赖,那种交谊舞既看不懂,也没兴趣。就在歇场的刹那间,我听到音响里传出了低沉的鼓点声音,后来知道,那曲子就是后来风靡一时的"野狼的士高",也是在一刹那,我的身体迸发出一种冲动,那可能就是所谓的表演欲,当时场内没有一个人上去跳舞,大家只是对这陌生的曲调感到新奇,而我,竟然进入了舞池!不知害羞,也不知跳的是什么,当时就知:这音乐如果用身体去演绎本该如此。那股冲动没有觉察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和母亲的惊异,大概3分钟左右的时间,音乐停止的瞬间,我迎来了至今舞台表演的第一次,也是最热烈的一次掌声。 那次经历之后,对这种新颖的音乐和不知道该叫什么的舞蹈有了浓厚的兴趣,最重要的是自己不知为什么周围人给自己的掌声那么热烈,小孩子还是喜欢被大人夸奖和关注着。再后来有一部电影叫《霹雳舞》,也认识了大师迈克杰克逊,于是便知道自己跳的舞蹈可以叫"霹雳舞"。 进入90年代中期后,青岛这个城市似乎一夜间冒出了数不清的韩国人,他们的到来,让酒店、工厂、夜总会、商场的文字标语又多了一种文字"朝鲜语",当地人对他们的到来褒贬不一,有人说韩国人来投资了,就业机会增加了,也有人说韩国人来了把资本主义的堕落带来了,还有人说青岛从来都是一个让老外感兴趣的城市,否则日本人和德国人当年不可能你争我夺,但对于我来说,印象最深刻的是接触到了最早一波"韩流"。看到这里的朋友千万别把我与宽松服装和多彩的发型相提并论,韩流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韩国艺人将比较完整的西方HIP-HOP文化经过亚洲式包装完整展现给我,那时韩国朋友每次回国都会给我带来很多原版韩国HIP-HOP的音像制品,印象比较深刻的有HOT组合、神话组合,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两个韩国表演团体,于是乎,从那时起,我知道了什么叫HIP-HOP,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"街舞"。(未完待续)

没有评论: